一、集中非现场数据分析作业模式
审计项目实施单位按照“总体分析、分散核实”的方式组织开展审计项目。根据审计项目计划安排,编制集中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方案,在审计项目实施前按专业开展集中非现场数据分析。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,形成问题、疑点清单及数据分析指引。各审计组应根据问题、疑点清单及数据分析指引成果,编制审计实施方案、调配审计人员,组织现场审计实施。在现场审计阶段对有关情况进行分散核实,完成对问题、疑点清单及数据分析指引成果的核实,在现场审计阶段完成后形成数据分析核实情况报告,为实施现场审计提供指引和参考,提高审计效能。
二、1+N非现场数据分析模式创新
1+N模式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,通过集中人员开展跨项目、跨单位的数据分析,强化数据分析过程管控,提升数据分析成效,总结数据分析经验,为公司范围内审计项目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的开展提供示范作用。
1.非现场数据分析与审前调查相结合。各审计组应合理组织,分工安排。在开展非现场数据分析同时应同步开展现场审前调查,综合非现场和现场调查结果,确定现场审计重点。
2.非现场数据分析与现场审计相结合。各专业组在确定非现场分析主题时,应选择与现场审计重点内容相关,数字化实现程度高,样本量高或实现全量覆盖的主题。非现场数据分析成果应指导现场审计工作开展,并提高现场审计效率质量。
3.非现场数据分析与持续审计相结合。各专业组在完成本组数字化非现场分析工作后,同步完成公司持续审计监督工作,形成疑点工单,下发被审单位核实。
4.非现场数据分析与数字化案例相结合。各专业组在非现场数据分析过程中,应重点关注具备创新性、实现全量覆盖、多系统比对分析,能大幅提升审计效率、具备推广性的主题,收集数据分析过程材料,为后续数字化审计案例做好准备。
三、1+N非现场数据分析模式流程
1.准备阶段。做好分析主题选取及分析数据准备工作。根据被审单位业务热点和重点,结合已有的《审计实务指引》、《数字化审计监测清单》完成非现场数据分析固定主题选择。根据主题数据分析需求,同步提交后台由数据组统一协调抽取数据。同时,完成非现场数据分析所需业务系统的登录和功能测试工作,以及集中分析现场办公电脑业务系统应用环境测试工作。
2.分析阶段。召开非现场数据分析启动会,针对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进行布置和培训。非现场数据分析分为财务、工程物资、营销、人资、集体企业五个专业小组,按照固定主题及自选方向开始非现场数据分析并形成结果,对相关单位开展持续审计监督。各主题或分析方向需明确落实责任人及时间进度,每日召开专业碰头会,讨论审计工作的进展、发现的问题疑点、线索,遇到的难点和需要协调的事项等情况,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工作。在现场分析阶段各小组选取数字化实现程度高主题1-2个进行重点筛查。
3.总结阶段。集中非现场数据分析结束后,各小组提交专业分报告、疑点汇总表、持续审计汇总表、疑点工单、现场阶段的重点审计方向、数字化审计案例编写思路、《非现场数据分析工作指引》的优化建议及系统功能点缺陷。非现场分析组根据上述材料汇总形成总报告,经审定后拆分形成各项目组分报告,分发各项目组现场核实。通过模式对比,采纳工作建议等方式,优化非现场数据分析模式。
来源:审计实践
上一篇:研究型审计的内涵、特征和实现路径
下一篇:高校审计之科研管理内部控制审计